第四百二十一章 多一层保障-《历史科代表》
第(2/3)页
这一点上建委两位领导谈得很开,甚至还对朱闻天上午所说的话进行了验证。
“朱先生上午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,经过上面进出口部门进行沟通,英国方面并没有对朱先生投资以及技术进出口进行任何限制,或者行业协会那边也只是有心人操纵罢了...”
建委领导这么说,朱闻天也只能听着,因为上午他说的内容就是莫须有的,而且这会儿他外商的身份为他博取到了共享技术的资质,朱闻天已经不再去试图辩解什么了。
“来,朱先生,预祝我们接下来的合作成功、愉快!”
两个多小时之后,朱闻天在饭桌上将一份协议书签上了名,一共一式六份,甚至涉及到了hk律师事务所公证所需要的一份。
简单的六处签名,却是意味着朱闻天要付出1000万美元的投资,这还不包括前期他拿下电子厂烂尾楼的投入。
其中首期投资就涉及资金300万美元,几乎将朱闻天手头存货全部耗干,同时朱闻天还得去拿一部分一月份、二月份的利润来弥补。
因为朱闻天在退出固定时空1981年的时候,浑身上下也只剩下200多万美元,不到300万美元,并且这会儿一月份、二月份的收益都还没有结算。
朱闻天倒是不担心钱的事情,就算是前两个月的收益没结算,此时几个资金来源账面上也都有不少余钱,他可以很快将缺口部分准备出来,基本上没有压力。
至于后续的700万美元,则会按照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逐步到位,这个速度不是朱闻天把控的,也不是中资方面把控的,完全是由生产进度和市场需求决定的。
而首期300万美元的投入,也将实现电子元器件厂30条基础生产线的建成、运作,实现基本生产运转。
得知生产线规模竟然不低于自行车生产线多少的时候,朱闻天被触动了一下,感觉这也太值得了,比自行车生产线竟然还低近10倍成本!
当初拿下电子元器件烂尾厂子之后,朱闻天也做过一些打算,并让九发那边先行做了一下询价,虽然这玩意儿并不像自行车生产线那样价格整齐,但是价格也是不低的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