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魏忠贤想了想又问道道: “施奕文还没从山西回来吧?” 田尔耕说道: “还没有,不过,应该也快回来了,毕竟,他也就是到那边巡视了一圈,兴许,这会正在路上呢。” “嗯,他回来后,冯铨你辛苦一趟,去和他谈谈,这件事,让他务必办好了,告诉他,将来有机会,有咱家在,他加官进爵还早着呢。” 毫无疑问的,魏忠贤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。 “对了,还要和他说,这流放啊,肯定是不会让他吃亏的,朝廷会给他银子的。” “下官明白。” 冯铨微微一笑,看着田尔耕时,心里暗自想到,姓田的果然是好手段啊。 往后得小心一点。 随后众人又商议了一会才散去,在离开九千岁的府邸时,冯铨抬头往天上看了一眼,然后自言自语道。 “好了,往后大明朝能清静一阵子了……” 与此同时,施奕文一行人已经快靠近京城了,想要透透气的他,并没有坐马车,而是选择了,骑马上的他,偶尔他会把目光投向官道两侧的田地里。 瞧着干涸开裂的土地,施奕文的眉头时而紧皱。 打从来到京城之后,无论是在京城,还是在山西,他就没碰到什么雨水,顶多也就是湿湿地皮的雨水。 “大人,今年的年景不好,你看这地旱的。” 见佥事大人盯着两边的田地,徐闻涛随口说道。 “徐百户,瞧你说的,那里是今年年景不好,分明就是一年不如一年。” “可不是,这天是一年比一个冷,一年比一年旱。” 虽说那些锦衣卫都不是庄户人家,可他们经常外出,当然也知道是民间的情形,什么大旱了,什么颗粒无收啦,什么卖儿卖女,甚至易子相食, 从他们的口中,可以了解到,在毁灭性的崇祯大旱之前,在天启年间,旱情就已经在北方各地上演了,只不过在崇祯后那场大旱更为惊人,更具毁灭性,从北到南,几乎涉及到所有的省份。 第(2/3)页